http://www.csdn.net/article/2014-06-27/2820432
摘要:先后就职于在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公司,目前在阿里云弹性计算部门做架构设计与核心模块代码的编写,主要负责云服务器管理系统和存储系统的优化。陶辉就大规模分布式系统、高性能服务器设计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http://www.csdn.net/article/2014-06-27/2820432
摘要:先后就职于在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公司,目前在阿里云弹性计算部门做架构设计与核心模块代码的编写,主要负责云服务器管理系统和存储系统的优化。陶辉就大规模分布式系统、高性能服务器设计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当服务器的并发TCP连接数以十万计时,我们就会对一个TCP连接在操作系统内核上消耗的内存多少感兴趣。socket编程方法提供了SO_SNDBUF、SO_RCVBUF这样的接口来设置连接的读写缓存,linux上还提供了以下系统级的配置来整体设置服务器上的TCP内存使用,但这些配置看名字却有些互相冲突、概念模糊的感觉,如下(sysctl -a命令可以查看这些配置):
1 | net.ipv4.tcp_rmem = 8192 87380 16777216 |
反应堆开发模型被绝大多数高性能服务器所选择,上一篇所介绍的IO多路复用是它的实现基础。定时触发功能通常是服务器必备组件,反应堆模型往往还不得不将定时器的管理囊括在内。本篇将介绍反应堆模型的特点和用法。
首先我们要谈谈,网络编程界为什么需要反应堆?有了IO复用,有了epoll,我们已经可以使服务器并发几十万连接的同时,维持高TPS了,难道这还不够吗?
我的答案是,技术层面足够了,但在软件工程层面却是不够的。
对于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能力,我们需要的是:每一毫秒服务器都能及时处理这一毫秒内收到的数百个不同TCP连接上的报文,与此同时,可能服务器上还有数以十万计的最近几秒没有收发任何报文的相对不活跃连接。同时处理多个并行发生事件的连接,简称为并发;同时处理万计、十万计的连接,则是高并发。服务器的并发编程所追求的就是处理的并发连接数目无限大,同时维持着高效率使用CPU等资源,直至物理资源首先耗尽。